地震勘探是国内外应用地球物理领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应用面也最为广泛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能较准确地测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直接找油,勘探煤田、盐岩矿床,个别的层状金属矿床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地震勘探以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信息量丰富等显著优势,在国际及我国油气勘探、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重视。
天然地震因其不可控制并难以预测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19世纪中叶人类在制造出记录地震发生期地壳运动的地震记录仪后,对地震波传播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此基础上逐渐研究出了利用人工地震激发和接收的地震波寻找矿产资源的方法。最早的地震勘探方法是折射波法(1919年一1921年)。从192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次利用单次覆盖地震反射资料发现油田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油气田是利用地震技术找到的。地震技术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工具。
近几十年来,随着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和装备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和解释方法的发展,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地震勘探原理》是湖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技术、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江汉石油学院)开设以来,经历五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现己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建设成果包括:有一批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的团队队伍;科研教学相长,教学内容与国际前沿接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湖北省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培养的员工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石油地震勘探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以下五张照片反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流程:
野外测量 |
野外数据采集 |
野外数据记录 |
地震资料处理 |
地震解释 |